過去我們總覺得,如果一個品牌很酷,要么是它的產(chǎn)品比較新潮,是新科技,要么是它在營銷上花了很多功夫,吸引了那些很酷的人群。但其實這些因素,都不是讓品牌變酷的真正原因。李叫獸在一篇文章里說,我們覺得某個品牌很酷,是因為這個品牌和常規(guī)不一樣,打破了那些不合理的常規(guī)。
在說這個話題之前,我們先給“酷”下一個定義。所謂的“酷”,其實就是你面對一個和常規(guī)不一樣的事物的時候,產(chǎn)生的積極主觀的感受。比如你上學的時候,不努力學習,成績就不好,努力學習,才有好成績,如果有個人,不努力學習,回回考第一,大家就會覺得他很酷。
我們覺得某個品牌很酷,也是因為這個品牌和常規(guī)不一樣。但有一點很重要,這個品牌打破的,必須是那種不合理但卻存在的常規(guī),這時候你才會覺得它很酷。
比如,喬布斯發(fā)布第一代蘋果手機的時候,不說手機性能有多好,而是強調(diào)手機行業(yè)那些不合理的常規(guī)。“智能手機其實不智能”“觸摸屏操作,用手最方便,而不是觸摸筆”,等等。小米手機也是一樣,剛推出來的時候,也不是很好用,但很多人不買也覺得小米很酷。因為小米打破了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,就是國內(nèi)一直是渠道為王,沒有經(jīng)銷商的渠道,像手機這樣的數(shù)碼產(chǎn)品就賣不好。小米打破了這個常規(guī)之后,不管它的產(chǎn)品怎么樣,我們都覺得很酷。再比如,過去我們總有一種感覺,就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,比中國的煎餅果子高端,這明顯是個不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,憑什么洋快餐就比中國的高端。所以當黃太吉推出高價煎餅果子的時候,就算有人不喜歡吃,也會覺得它很酷。你看,品牌如果想要酷,就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,然后把它傳遞給消費者。
說完了打破常規(guī),再說說怎么把打破常規(guī)的做法傳遞出去。很簡單,創(chuàng)造渴望群體,你要讓用戶感覺到,他們最渴望加入的群體,已經(jīng)開始接受這個創(chuàng)新了,他們就會覺得你打破常規(guī)的這種行為是很酷的。舉個例子,18世紀,普魯士在全國推廣土豆,開始時很不順利,老百姓覺得土豆太丑,不是人吃的東西,也沒人愿意種,政府怎么宣傳都沒用。后來國王就宣布,土豆是皇家蔬菜,只有貴族才能種。結(jié)果老百姓不僅種土豆,而且搶購?fù)炼?,因為大家都想成為貴族。貴族就是老百姓的一個“渴望群體”。
而且,有時候我們打破常規(guī),不一定要改良產(chǎn)品,用營銷手段也能做到。比如,可口可樂發(fā)現(xiàn)那些在迪拜打工的外地人,很想給家里人打電話,但迪拜電話費特別貴。于是可口可樂就做了個活動,建了一些可口可樂電話亭,你用可口可樂的瓶蓋,就能免費給家里打5分鐘電話。對外地人來說,當?shù)仉娫捹M很貴,就是個不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??煽诳蓸反蚱屏诉@個常規(guī),做了一次成功的營銷。
另外,你還要注意,打破的一定要是不合理的常規(guī),否則就會出現(xiàn)兩極分化的情況,有些人覺得你酷,有些人覺得你反社會。比如,羅永浩做錘子手機,經(jīng)常說自己是如何打破常規(guī)的,比如實體按鍵、對稱設(shè)計、高價格,等等,有一大批粉絲。但也有些人,就不喜歡錘子手機,他們覺得羅永浩打破的這些社會常規(guī),像虛擬鍵、高性價比這些,其實是合理的。所以,如果你打破了人們覺得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,反而會帶來負面的影響。
所以,只要你打破了那些不合理的社會常規(guī),而且讓眾多人感知到了,你的品牌也可以變得很酷。
